Wednesday, July 30, 2008

新加坡各族传统服飾之比较-----华族传统服飾

新加坡的华族族群以汉族为主流。汉族自三皇五帝到现代,有近五千年的历史。 民族服装随着不同的朝代、外族入主中原等因素而不断的改变;又以唐、明、清朝的服飾为现代人最常用於服装设计之中。




汉族的这一服饰制度自周代至明代,三千年来汉人服装的基本特徵是没有大的改变。 一直到三百多年前的清初,这一服饰制度才崩溃。 1644年明朝灭亡后,清在与南明的战争中,清朝统治者为了削弱汉人的民族认同感,以达到统一中国的目的,而大力推行满族发型和满族服装,禁止人民穿戴汉族服饰,史称“剃发易服”。 这使得汉服逐渐消亡。 今天的旗袍、长衫、马褂都是以满族为主体的民族服饰的改良和发展而来。 辛亥革命汉人复辟,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之后,人们的思想趋于西化,改穿西式服装,没有恢复汉服。 孙中山根据日本大学的学生服为原本,稍微改动了一下式样,就为汉族制定了新的民族服装:中山装。 当时中山装除了革命党人外,并没有在民间掀起一场中山装热。
民间服装设计师结合传统满服和外来西服的特点,设计出了多种款式的新式服装,其中最为成功的就是“旗袍”。本来旗袍是指旗人(不论男女)穿的袍服,但我们现在一般所说的旗袍,是指1920年代以后兴起的新式女装。“唐装”马褂、旗袍等主要源流来自满族的传统服装,所以不能称为:汉族的“传统服装”。



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、右衽,不用扣子,而用绳带系结,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。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。主要有“上衣下裳”制(裳在古代指下裙)、“深衣”制(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)、“襦裙”制(襦,即短衣)等类型。其中,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;袍服(深衣)为百官及士人常服,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。
配饰头饰是汉族服饰的重要部分之一。古代汉族男女成年之后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,以笄固定。男子常常戴冠、巾、帽等,形制多样。女子发髻也可梳成各种式样,并在发髻上佩带珠花、步摇等各种饰物。鬓发两侧饰博鬓,也有戴帷帽、盖头的。